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资料。
导言部分。1.文字、音韵、训诂之学是中国“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2.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存在于语言社团中每个人头脑中的共同的语言形式结构是语言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现代语言学的标志著作。
3.结构主义语言学:20世纪30至50年代,在欧美形成的语言学流派。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是该派的奠基之作。
4.生成语言学:创始人是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句法结构》的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言学的诞生。其研究对象是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行为。是欧美语言学理论中最有影响的一种。
5.共时和历时语言学。
共时:研究相对静止的状态——横向研究。
历时:探索语言在不同阶段的演变——纵向研究。
同:都是研究语言的时角,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共时体现历时,历时是共时的不同表现。
异:语言的不同时期的先后变化属于历时问题,语言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变化属于共时问题。
6.历史比较语言学:对不同语言或同种语言的不同发展阶段做比较研究,拟构语言的原始基础形式,确定语言间的亲缘关系,以展现语言的发展变化规律。
第1章语言的功能。
1.语言是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语言是第一性,最基本的手段,文字是第二性,辅助性的,文字是对语言的再编码系统。
2.人的大脑分为左右半球,语言功能是由左半球控制的。
3.运用语言进行传递信息,大致分为五个部分编码、发出、传递、接受、译码阶段。
4.思维方式的差异更多地体现在不同语言在表达思想时语法方面的。
特点。5.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与语言的性质是密切相关的。
6.语言和言语的区分是索绪尔提出的,言语不稳定,语言是稳定的。
7.语言是符号系统,是最重要最典型的符号,符号的形式和意义是约定,无必然联系。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传递的某种信息,可以通过它自身的物质属性来推断。
(远处的炊烟、病人的脉象、气色、舌苔、口气,罪犯的指纹,脚印)
8.音———义———心理现实———客观现实。
语言符号。指称反映。
客观现实:是四维时空中外在于人的所有存在,当下和历史上所有的人物、事物、现象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
心理现实:是客观现实经过人的认知贮存在人的大脑中的各种知识信息。
心理现实反映客观现实。
9.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和任意性是索绪尔提出的,同时语言符号的这两个性质与语言符号的系统性密切相关。
任意性:音与义之间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们之间的结合完全没有是社会约定的。
1)相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意义:没,梅,煤,霉。
2)相同的意义可以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示:书,book;telephone,**;cup,杯子。
线条性:指语言符号在使用过程中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系统性:许多元素有机结合执行某种职能达到某种目的的形成的体系。
10.语言符号系统是一种分层装置,主要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
11.语言系统的特点:(1)层级性——组成规则。
下层:音系层:音位→音节→音步→……语调段。
上层:语法层:语素→词→词组、短语→小句→句子。
优点:a.具有极大的弹性,可用无限的句子满足多种思想内容的交际需要。b.可以以少驭多,经济的使用,人们只需要记住几十个音位几千个语素的规则就可以到处使用。
2)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运转规则。
组合关系: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直接体现了语言的结构规则要求→横向线条性(侧重于符号与符号怎样组合成一句完整的话)
聚合关系: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的单位符号之间的关系→纵向替换性(侧重于如何替换现有的符号,创造更多的句子)
12.语言符号与一般符号有何不同?
a.语言符号是所有符号中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种,不同于其他符号。
b.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特点。
c.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和听的,语言还有一个重要的物质形式——文字,是语言的书写形式,是语言符号(组合和聚合关系)的符号,是口语成为书面语,是语言信息得以保存和延续。
13.抽象的思维能力和灵活的发音能力相结合,表现为人类的语言能力。
14.人类语言符号和动物的本质的区别体现在:1.任意性2.单位的明晰性3.结构的二层性4.能产性5、传授性6.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
第3章语音和音系。
1.语音和音系的最小线性单位——音素和音位。
音素:以语音的自然属性和人类的语音共性为研究对象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人类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以语音的社会属性和语音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节:听觉角度最小语音单位。
2.举例说明归纳音位的原则是什么。(p66-67)
(1)对立原则:凡是处于对立关系中而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几个音素必定分属于几个不同的音位。(对立原则:分析出不同的音位,相互替换会产生意义的区别)
(2)互补原则:处在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为一个音位。
(3)相似原则(随意替换性原则):音位的条件变体不能只凭互补关系来定,它们还需要在语音上相似,彼此的差别能够用出现的环境来解释。
3.音位变体:就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属于同一个音位但却没有辨义的作用,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代表。
1)条件变体:只能出现在某种特定语音环境中的音位变体,它是一个音位在不同环境中受不同条件影响而产生的。
2)自由变体:出现在某种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的语音变体。
4.调位:具有辨义作用的音高构成的功能差别单位,由调位变体组成。
5.重位:具有辨义作用的音强构成的功能差别单位。
6.时位:具有辨义作用的音长构成的功能差别单位。
7.举例说明语流音变。(p75)
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
同化现象在各种语言的语流音变中都十分常见,它是指一个音位受到相邻音位的影响而在某个区别特征或音位整体上趋同的现象。比如北京话的“棉”/mian/、“面”/mian/中的/n/在“棉袍”“面包”中变成/m/,这是“袍”“包”的声母/p/、/ph/在部位上同化的结果。
异化现象:它是和同化相反的音变现象,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如果连着发音有困难,则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变得跟邻近的音不同或不相近。比如北京话的上声是个发起来比较费力的低曲折调,两个上声字相连时,第一个上声要变成阳平(“土改”调同“涂改”),这是调位的异化。
弱化现象:通常发生在轻声(汉语)或弱读(重音型语音)音节中。从元音来说,弱化最常见的表现是:
复元音单化,单元音(高元音/i u y/除外)央化。比方北京话口语中“木头”/muthou/弱化成/mutho/,“妈妈”/ma ma/弱化成/ma m/。英语中american一词中起首的弱读音节的a音质为。
汉语声调的弱化形式为轻声,轻声则丧失原有的调值,时长上变短,音高变低或承接前音节的音高曲线走向。
脱落现象:随着弱化程度的加深,还往往会进一步造成某些音位脱落,并有可能进一步造成音节分界的变动,或两个音节并为一个音节,后者也叫“合音”。比如北京话的“你们”/ni214mn.
/常说成[nim214],“我们”常说成[wom214]或[m214],“豆腐”/tou51fu./说成[tou51f.];三词都发生了音位的脱落,前两词还发生了合音。
语音流变一般是临时性的共时音变,不太会固定下来成为语素或词的固定读音,但也有少数例外。比如汉语中的语素“婿”,中古时期还跟“细”同音,但由于长期出现于“女婿”一词中,受前一音节韵母圆唇的影响而同化为与“女”一样的圆唇韵母。语流音变固定为历史音变的往往是个例,跟语法或构词位置及出现频率密切相关。
第四章语法。
1.语素:语言中音义结合最小语法单位。
按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分:语素→词根语素(核心)→构词语素(把词根和派生词缀)→派生词缀。
词缀语素:前缀、中缀、后缀。
屈折词缀→变词语素。
2.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词语素构成的词。
复合词: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的词。
派生词:有词根语素和派生词缀组合起来的词。
3.词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主谓结构、述宾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述补结构(讨论汉语语法时常提到的一种结构类型。
汉语中,在紧接述语之后的位置上,可以加上一些成分以表示述语的程度、结果、趋向等,这叫做补语。由述语和补语构成的结构叫做述补结构。如:
洗干净、高兴得很、走进来。)
4.组合的层次性是分析歧义的方法之一(层次性、层次分析法、句法树形图)
5.语法意义:具体语法成分及语法结构所反映出的关系意义或结构意义,是语法单位在组合中产生的意义。
6.形态:词与词组合时形式要发生一些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
7.语法范畴:是语法意义的归类,是对语法意义的类别的概括,广义的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类;狭义就是由同形变化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方面的类别。
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某些语言里的名词的分类,也会在句法上与之相关其他词上反映出来)数(许多语言都有数的语法范畴)、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它的意义是直接和句法相关的)体(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各种阶段和状态,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时(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人称(不少语言的动词随着主语的人称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态(表示动作和主体的关系)
8.变换分析法:跳出一个语法形式的范围来考察几个格式之间之间的关系,考察这种关系的途径就是变换。
9.表层结构关系(显性结构关系):一种通过词序,虚词,词性变化表现出来的语法结构关系,如主谓、动宾、偏正等。
10.语义结构关系(隐性结构关系):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如:谓词——体词关系类型(动名词关系)。施事与受事、与事、主事、致事。
11.按照词法的区别,把语言大致分为四种:
a.孤立语:缺乏词性变化,所有的词都几乎由词根语素够成。
b.屈折语:可以同时表示好几种语法范畴义。
c.黏着语:没有词内部的屈折,每一个语法范畴义都由一个粘附语素来表示,而一个粘附语素也只表示一种语法范畴义。
d.复综语: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黏着语,一个词往往由好些个语素编插粘合而成,有的语素不到一个音节。
语言学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 题目言语行为中礼貌策略的语用学分析。学院 外国语系 外语专业 英语。学生姓名 朱伊琪学号 050912 指导教师。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最早提出言语行为理论,他主要针对20世纪30年代逻辑实证主义关于语言意义 真值 观,认为语言的意义不在于能否被验证,而在于言语交际的结...
英语专业八级语言学总结
一 语言和语言学。1 语言的区别性特征 design of features oflanguage 任意性arbitrariness指语言符号和它代表的意义没有天然的联系。二重性duality指语言由两层结构组成。创造性creativity指语言可以被创造。移位性displacement指语言可以代...
《企业社会工作》复习纲要
题型 一 填空20 二 判断10 三 名词解释20 四 简答30 五 论述20 第一章绪论。1 企业社会工作的定义 n 简答 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以工业 农业 商业 建筑运输业以及其他行业的企业单位及其职工为案主对象,以预防和解决企业及其职工问题为目标,以企业员工全面发展和企业组织科学管理为宗...
社会统计学复习
数量标志 凡能用数量的多少来表示的标志,称为数量标志,如年龄,它们用以说明事物量的规定性。品质标志 凡不能用数量的多少来表示而只能文字表述的标志称为品质标志,如性别,它们用以说明事物质的规定性。变量 可变的数量标志能够用数值表示,我们称之为变量。3 指标与指标体系。指标 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或范畴...
组织行为学复习
36.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造成错误知觉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37.事业生涯管理。事业生涯管理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 规划 实施和监控的过程。38.动机。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
《传播学纲要》第一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一 填空 选择 名词解释1 传播的类型。2 五w 拉斯韦尔 线性传播模式。3 双向 循环模式 何人提出,有何特点 4 讯息寻求模式 何人提出,有何特点 5 人类最基本的媒介是什么?6 什么是语言符号?什么是非语言符号?7 信息与知识 讯息的联系与区别。8 什么是符号?9 什么...
社会经济统计学复习
一 填空题 10分,每题1分,10题 二 判断题 10分,每题1分,10题 三 单选题 10分,每题1分,10题 四 名词解释 12分,每题3分,4题 五 简答题 10分,每题5分,2题 六 计算题 48分,4题 一 统计一词的含义及其关系。统计包括三方面的涵义 统计活动 或称统计资料 统计资料 统...